椎間盤 特別門診

椎間盤 特別門診

全面理解椎間盤疾病,走出疼痛麻刺、與無力的困擾
結合再生醫學,有效處理脊椎滑脫椎管狹窄等併發症 

一、為什麼要設立椎間盤特別門診?

在我們臨床的觀察中,「腰椎間盤突出」與「椎間盤退化性病變」是造成現代人慢性下背痛、坐骨神經痛與肩頸痛、上臂疼痛麻刺的主要原因之一。許多患者因反覆疼痛、手腳麻刺、行動受限而求診,多數人甚至在漫長的治療歷程中感到挫折與無助。
嘉德良醫診所設立「椎間盤特別門診」,目的不只是緩解症狀,更是希望透過科學化診斷、整合急性疼痛期的「介入性治療」與對位修復期的「全衡復健計畫」幫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脊椎問題,找出疼痛根源,阻斷退化(脊椎滑脫、椎管狹窄)的形成,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,重建功能、恢復生活品質,並預防復發。


二、什麼是椎間盤?它為什麼會出問題?

椎間盤(intervertebral disc)是位於兩個脊椎骨之間的軟墊結構,主要由兩部分組成:
  • 髓核(nucleus pulposus):含水量高、呈果凍狀,有吸震與壓力分散功能。
  • 纖維環(annulus fibrosus):由膠原纖維組成的堅固環狀結構,包圍並保護髓核。
   椎間盤的結構
椎間盤的主要功能是:
  • 緩衝來自走路、跳躍、搬重物等的壓力
  • 維持脊椎的穩定性與靈活度
但隨著年齡增長或不當姿勢、外力損傷,椎間盤可能出現以下變化:
1. 退化(Degeneration):髓核水分減少、纖維環變薄,減弱緩衝力
2. 膨出(Bulging):髓核往外突出但未突破纖維環
3. 突出(Protrusion/Herniation):髓核突破纖維環,壓迫神經
4. 脫出(Extrusion/Sequestration):髓核分離,掉入椎管或神經孔


這些改變會刺激或壓迫附近的硬膜或神經根,引起疼痛、麻木、無力等神經性症狀。若不妥善處理,脊椎會進一步退化成脊椎滑脫椎管狹窄等問題。因此,正確而妥善的處理椎間盤問題,是個刻不容緩的議題。

三、常見椎間盤問題的症狀與處理

椎間盤病變可以發生在任何脊椎部位,但最常見的是頸椎腰椎部位。分別詳述如下:

1. 頸部椎間盤病變(Cervical Disc Disease)

病變分類

頸部的椎間盤病變以椎間盤病變的位置與症狀表現,又分為「椎間盤源性疼痛」與「頸神經根病變」兩大類: 

1) 椎間盤源性疼痛 (Discogenic Pain)

      「椎間盤源性疼痛」是因椎間盤退化膨出,刺激纖維環或硬膜,造成肩頸部位的傳導痛。
  • 脖子活動(轉動、前彎、後仰)時感覺卡卡或疼痛。
  • 依損傷位置不同,可能出現:
    • 後頸酸痛肩頸交界處疼痛
    • 膏肓痛(肩胛骨內緣不適)
             頸部椎間盤病變
2) 頸神經根病變(Cervical Radiculopathy)
「頸神經根病變」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壓迫性疾病,好發於中年或老年族群,但也可能發生在姿勢不良或運動傷害的年輕人身上。頸椎神經根病變是指從頸椎延伸出的神經根受到壓迫或發炎,導致傳導功能受損,進而出現疼痛、麻木、無力等神經症狀,影響生活品質。
頸椎神經根

依照神經受壓的位置不同,症狀會有所變化,常見症狀包含:

  • 頸部疼痛,可能延伸到肩膀、手臂甚至手指
  • 單側手部麻木、刺痛或灼熱感
  • 握力變弱、手部動作不靈活
  • 轉頭或低頭時症狀加劇
  • 久坐或久站時不適感加重

這些症狀可能逐漸發展,也可能突然出現。如果症狀持續惡化,或出現明顯無力、手部萎縮等情況,應儘速就醫評估,避免神經損傷持續加劇。

​​​​病變產生的原因 :

  • 長時間低頭(如使用手機)、駝背、辦公時脖子前伸等不良姿勢,造成頸椎彎曲不良,導致頸部肌肉緊繃、椎間壓力異常,使椎間盤壓迫周邊組織或神經根
  • 年齡增加導致椎間盤老化
  • 缺乏運動、頸部肌力不足
  • 外傷,例如車禍造成的「甩鞭症候群(Whiplash)」。
  • 椎間盤內的感覺神經受到刺激,導致慢性疼痛。
 
嘉德良醫診所的整合診療模式
我們的「椎間盤特別門診」不同於傳統只依靠藥物與電療的處理方式。我們採取「三軌並進」的整合策略:

  1) 精準診斷與評估
我們相信:正確的診斷,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。
 
嘉德良醫,醫師會根據症狀問診及理學檢查來初步判斷,找出真正病根。必要時進一步安排以下院外檢查:
  • X 光檢查:觀察頸椎排列、骨刺或退化情形。
  • 核磁共振 MRI:可清楚看到神經根是否受到壓迫,是最準確的影像檢查。
  • 電生理檢查(神經傳導檢查、肌電圖):評估神經功能是否受損。
2) 急性期: 精準疼痛介入與再生治療
由超音波或光透視導引執行介入性疼痛治療
  • 硬膜外消炎劑注射:快速降低發炎腫脹
  • 介入性疼痛治療:改善長期神經性疼痛
  • 影像導引再生注射治療 : 修復受損椎間盤
 
3) 對位修復期: 全衡復健療法
度過急性期的嚴重麻痛、無力的煎熬後,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椎間盤的對位與修復。汪作良醫師「全衡結構療法」的五個治療方法(5R),分別是鬆解(Relaxation)、釋放(Release)、對位(Realignment)、穩固(Restabilization)、重塑(Remodeling),這是讓椎間盤對位修復的最佳利器 :
- 鬆解高張的軟組織。
- 釋放短縮沾黏的肌筋膜與骨關節,使其有可動性。
- 將走位的椎間盤對位,還原其正確的動態軌道。
- 並激活核心肌群,恢復正確的動作控制,穩固對位好的結構,使問題不再復發。
- 必要時會透過安全有效的力學方法搭配輔具將身體結構重塑,導正身體結構失衡的病根。

經過以上5R療程,還原身體結構的整體平衡,改善組織微細循環、使症狀解除不復發,並維持身體健康平衡的體態。
嘉德良醫診所 關心您的每一次痠麻,每一處不適,我們用專業與系統化治療,幫您找回健康頸椎與生活品質!
 

真實案例分享

台北 周先生 頸椎椎間盤病變
 

周先生是一名在職廚師,半年前因頸椎椎間盤病變 導致左手手臂無法抬高,指尖會像有電流通過一樣麻痛,甚至連抓取物品都很吃力。

經嘉德良醫診所 林嘉祥 醫師的 精準介入性疼痛治療 後,手臂馬上就能抬高,治療後不到一週整體就已回覆7-8成以上。周先生開心地說:突然手臂能夠舉起來,我開心的眼淚都要留下來了。


2. 腰部椎間盤病變(Lumbar Disc Disease)

病變分類

腰部的椎間盤病變以椎間盤病變的位置與症狀表現,又分為「椎間盤源性疼痛」與「腰神經根病變」兩大類: 

1) 椎間盤源性疼痛 (Discogenic Pain)
「椎間盤源性疼痛」是因椎間盤退化膨出,刺激纖維環或硬膜,造成腰臀腿部位的傳導痛。它是現代人常見的下背痛原因之一。無論是久坐辦公族、勞力工作者,或年齡漸長者,都可能面臨椎間盤退化所帶來的疼痛與活動受限。這種疼痛起源於腰椎椎間盤本身,和「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」不同,並非神經根壓迫所引起的放射性疼痛,而與椎間盤退化、纖維環破裂等椎間盤本體的結構性改變有關。

關於腰椎椎間盤源性疼痛,有幾個典型的症狀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自己觀察到:

  • 姿勢影響明顯:久坐、前彎時疼痛加劇,站立或躺平時稍有緩解。
  • 活動受限:轉身、彎腰、久坐困難。
  • 無神經學異常:不像坐骨神經痛,沒有下肢麻木、無力。
             
2) 腰神經根病變(Lumbar Radiculopathy)
腰部椎間盤退化突出會壓迫腰神經根,造成「腰神經根病變」,出現「坐骨神經痛」、下肢麻木、無力等神經症狀,嚴重影響生活品質。

「坐骨神經」是人體中最長的一條神經,其位置從腰、後背沿著到臀部,再到大腿後側,最後到小腿兩側或腿肚延伸下來。而「坐骨神經痛」則是指沿著坐骨神經路徑所產生的疼痛,當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時,會感受到疼痛針刺、燒灼感,嚴重可能導致腳麻無力、行走困難,甚至痛到無法走路、坐下、彎腰,影響生活作息。


坐骨神經痛

  • 最常表現出來的就是臀腿的麻木、刺痛或灼熱感
  • 從下背部開始延伸,至臀部、大腿後側、小腿甚至腳部的單側疼痛
  • 嚴重時會出現肌肉無力或行走困難
  • 咳嗽、打噴嚏或久坐會加重疼痛
  • 如果脊椎退化嚴重,會進一步惡化成「脊椎滑脫」或「椎管狹窄」,會造成行走麻痛困難(坐姿反而輕鬆),即所謂「神經性跛行」症狀

 

​​​​病變產生的原因 :

  • 腰椎椎間盤退化(Degeneration):水分流失、軟骨變薄,失去緩衝功能。
  • 纖維環裂縫(Annular tear):椎間盤外圈破裂,刺激內部疼痛受器。
  • 反覆性微創傷:如長時間久坐、彎腰、搬重物、經常蹲坐著洗衣服、做家事。
  • 腰椎椎間盤內壓過高:如體重過重、姿勢不良導致。
  • 化學性刺激:椎間盤內的炎症介質釋放刺激疼痛受器。
  • 如果脊椎退化嚴重,會進一步惡化成「脊椎滑脫」或「椎管狹窄」
 
嘉德良醫診所的整合診療模式
我們的「椎間盤特別門診」不同於傳統只依靠藥物與電療的處理方式。我們採取「三軌並進」的整合策略:
1) 精準診斷與評估
我們相信:正確的診斷,是成功治療的第一步。
 
診斷「腰椎椎間盤源性疼痛(Discogenic Pain)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過程,因為這類疼痛常與其他腰痛來源(如小面關節、薦髂關節、肌筋膜等)混淆。嘉德良醫診所會結合臨床經驗、影像判讀與診斷性注射,採用以下多步驟診斷流程:

臨床理學檢查:
  • 評估腰椎活動度、功能測試。
  • 排除其他來源,如神經根壓迫、小面關節病變。
影像學檢查(MRI 為核心工具):
  • MRI(磁振造影):觀察椎間盤是否有黑化、椎終板變化(Modic變化)或椎間盤裂隙(annular tear)鑑別是否為神經壓迫或其他病變引起
  • 超音波導引下診斷性注射:排除其他痛源,幫助精準確認是否為椎間盤造成的疼痛。
  • 高階診斷工具-椎間盤造影術(Discography):透過注射顯影劑評估疼痛是否與某一椎間盤有關,排除肌肉筋膜疼痛、關節病變、神經根壓迫等其他病因。

 
2) 急性期: 精準疼痛介入與再生治療
由超音波或光透視導引執行介入性疼痛治療
  • 硬膜外消炎劑注射:快速降低發炎腫脹
  • 介入性疼痛治療:改善長期神經性疼痛
  • 影像導引再生注射治療 : 修復受損椎間盤
 
3) 對位修復期: 全衡復健療法
度過急性期的嚴重麻痛、無力的煎熬後,接下來的重頭戲就是椎間盤的對位與修復。汪作良醫師「全衡結構療法」的五個治療方法(5R),分別是鬆解(Relaxation)、釋放(Release)、對位(Realignment)、穩固(Restabilization)、重塑(Remodeling),這是讓椎間盤對位修復的最佳利器 :
- 鬆解高張的軟組織。
- 釋放短縮沾黏的肌筋膜與骨關節,使其有可動性。
- 將走位的椎間盤對位,還原其正確的動態軌道。
- 並激活核心肌群,恢復正確的動作控制,穩固對位好的結構,使問題不再復發。
- 必要時會透過安全有效的力學方法搭配輔具將身體結構重塑,導正身體結構失衡的病根。

經過以上5R療程,還原身體結構的整體平衡,改善組織微細循環、使症狀解除不復發,並維持身體健康平衡的體態。
嘉德良醫診所 關心您的每一次痠麻,每一處不適,我們用專業與系統化治療,幫您找回健康頸椎與生活品質!

四、如何預約椎間盤特別門診?

請加入嘉德良醫診所 LINE@ 帳號,將有專人為您服務。
諮詢回覆時間 :

週一至週五 : 下午1:30 至 晚上 8:30

搜尋LINE官方帳號 ID: @858wjksq
   
  點我加入Line@  

電話:02-2388 2389

Email:  jarder.clinic@gmail.com